1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再次把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納入會議議題。這個話題也引發參會者熱烈討論,就一個問題討論時間超過一小時,這在平常的常務會議上相當少見。
  其實,這已經是今年以來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等重大會議上第十次直接提出或者要求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在其他主題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投融資體制改革也有十次之多,從這也可以看出,中小微企業以及三農等領域融資難、融資貴是李克強最關註的問題之一。一個問題需要反反覆復地強調和提及,恐怕也是總理頭疼的事情。
  緩解融資難、融資貴說明金融市場競爭還不夠,活力還不足。這不單單是為了中小微企業的生存,也是為了社會就業,它們承載了數以億計的就業崗位,這些企業活得下去、活得滋潤才能讓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誠如李克強所說:“金融不搞活,實體經濟就上不來,經濟下行壓力就難以‘頂住’,最後反過來可能會帶來金融風險。”這才是李克強深謀遠慮的地方。
  今年李克強三四十次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其中涉及融資難、融資貴的會議內容如下:
  4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金融服務“三農”發展的措施:一要豐富農村金融服務主體。二要加大涉農資金投放。三要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四要加大對發展現代農業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五要培育農村金融市場。六要加大政策支持。會議要求,所有涉農金融機構都要努力往下“沉”,做到不脫農、多惠農。
  4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和優化結構有關工作,要求改善融資服務。加強出口信用保險支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和覆蓋面,加大對品牌產品、小微企業等的支持力度。鼓勵保險公司擴大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進一步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經營主體。
  5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決定,成倍擴大中央財政新興產業創投引導資金規模,加快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完善市場化運行長效機制,實現引導資金有效回收和滾動使用,破解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5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發放“三農”、小微企業等符合結構調整需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適當降低準備金率。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7月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促進“脫實向虛”的信貸資金歸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有效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7月14日經濟形勢座談會,強調完善支持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多措並舉、對症下藥,有效降低融資和交易成本,減輕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負擔。
  7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聽取國務院出台政策措施推進情況,督查彙報並部署狠抓落實與整改。會議強調,加快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有關政策落實,在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儘快見到實效。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李克強引用小說家阿瑟·黑利《錢商》里的故事時所說的話,他表示,“商業銀行要想辦法為小微企業、特別是新創業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服務。”部署多措並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包括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等十項有力措施。
  9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大融資支持。採取業務補助、增量業務獎勵等措施,引導擔保、金融和外貿綜合服務等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鼓勵大銀行設立服務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推動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實質性進展。
  最近一次就是昨天的常務會議,為了緩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昨天的常務會議又提出了十項措施,包括增加存貸比指標彈性,改進合意貸款管理;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支持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發展,推廣小額貸款保證保險試點;改進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機制,防止信貸投放“喜大厭小”和不合理的高利率、高費用;支持跨境融資,讓更多企業與全球低成本資金“牽手”等。
  其實,政策陸續出台,部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也獲得緩解,但是外界總還是期待更加直接、激進的“大水漫灌”,比如降息降準。儘管在必要時候,這都是可能可行的,但就目前而言,還有其他途徑避免較大副作用的情況下,用改革的措施來盤活存量資金、優化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這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同時,我們也需要註意到當前我國金融市場出現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居民儲蓄率偏高,排在世界前幾位;另一方面是企業負債率偏高,高於大多數西方發達經濟體。前者導致內部消費不容易提振,後者導致企業資金鏈非常脆弱。中國經濟要進入良性軌道,要發展我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讓企業逐步擺脫信貸依賴症,不能總是指望靠銀行貸款來“做大做強”。
  此外,也不是高層要鐵了心對一些企業的望“貸”興嘆無動於衷,也在於一旦大規模開閘放水,當前有所錯位的銀企格局又可能將大量資金導向國家限制的投資領域,或者讓部分擁有信貸優勢的企業轉貸漁利,還很可能擾亂調結構、促改革的方向。
  對於不少中小微企業來說,儘管在做大做強的夢很美好,但是企業擴張還是要理性,在“做強”不容易的時候,不能讓舉債“做大”規模就成為當然選項,儘管規模越大,能夠借貸的資金也就越多,但此時風險也越大,稍有不慎就可能滿盤皆輸。
  尤其是,不少企業快速擴張規模後,一方面企業管理不容易跟上,另一方面市場出現波動時難以應對。西方不少長達百年的企業,它並不追求規模做到第一,而是堅守品質,保持品牌的水準,無論市場如何變換都能穩定地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從而成為一家收人尊敬的企業。從這個角度而言,當企業理性選擇“簡單再生產”而非“擴大再生產”時,對信貸資金的需求也就小了,自身和金融的風險都減少了,客觀上也讓信貸市場供求關係趨於平衡。
  當然,如果說企業調整預期、改善經營來降低對信貸的依賴是“節流”,那麼李克強今年以來多次求解融資難、融資貴,頒佈系列措施改善中小微企業以及三農等領域的融資處境,這就是“開源”。只有兩廂結合,才可能共同度過這段經濟形勢嚴峻的時期、
  李克強今年至少十次提及融資難、融資貴,舉措也推出一茬又一茬,關鍵是要各部門、各地方落實。正如他昨天所言,要優化商業銀行績效考核,加快發展民營銀行等中小金融機構,讓措施真正“走下去”,落到實處。(田享華)  (原標題:李克強今年十提融資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zffjmaitfl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